【知识】地震发生后的自救避险逃生知识(地球不太平啊~~)
2011-11-26 0:33:01
访问量:3006559
蒲公英的约定
春花秋实,岁月如歌,六年磨砺,一路高歌! 【知识】地震发生后的自救 避险 逃生知识(地球不太平啊~~)
班主任笔记2011-03-13 15:52:19阅读0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根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地震发生后的自救)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的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
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不要相信。而对于那种将地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的“预报”,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精度。
建议你熟读一下内容,并将给家人知晓。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外疏散。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自救逃生九种方法。
1、选择夹角避震。
地震发生时,立即选择炕下、床前、桌下,蹲身抱头,以躲避房盖、墙砖等物体的打击。因为炕、床、桌、衣柜等的下面,可以形成遮避塌落物体的生存空间。但要注意切勿钻到床底下,床和桌子要坚固;衣柜不能是板式的,不要太高,太高可能倾倒。
2、选择厨房厕所避震。
如果住的是水泥现浇板或水泥预制板屋顶的房子,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进入厨房、厕所等処,因为这些地方开间小,有上下水管道连接,既能起一定支撑作用,又可能找到维持生存的水和食物,有可能减少伤亡。其弊端是回旋余地小,对人体缺少遮挡物。
3、首先保护自己。
要尽可能多的保存有生力量。地震发生在一瞬间,不容多考虑,应当机立断,先保护好自己,如果有可能顺便再保护别人。要记住:只有保存了自己,才有可能去抢救他人。这与“灾难袭来各自飞”是不同性质的问题。这里的“保存自己”是为了更多地抢救他人。唐山地震时,我看到了许多丈夫搂着妻子儿女或妻子搂着孩子死在一起的尸体,真令人扼腕唏嘘。有人已经逃出来了,在听到妻子儿女呼救后又钻入废墟,余震来时,和家人一块震亡。还要注意自己脱险后,要先救活人,先救容易救的,然后再救难救的。以争取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强
4、护住头、口、鼻。
如果自己已经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千万不要惊慌。要头脑冷静,先用手保护好头部和鼻子、嘴,以免受伤害和灰土窒息呼吸道。在手能动的情况下,先用手扒掉挤压身体的土石砖块,增大活动空间。如果四肢或上肢被压住不能动弹,就要注意保存体力,养精蓄锐。此时,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千万不能绝望,要坚定自己能活下去的决心,要以顽强的意志,等待救援。面对死神,哭是没有用的,唯有自救互救才有活的生路。
5、不要大声呼喊。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地震时被砸在里面后,要立足于自救,千万不要大声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你坚持的时间越长,获救的可能性越大。须知被压在里面的人听外面的声音清楚,而外面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却不易听见。要积蓄体力,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大声呼救。我同学妹妹的小伙伴,和她一起被压在房盖下,身上没有一处伤,就因大声呼喊,精疲力竭,约两个小时后就死去了。
6、积蓄水源节省使用。
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困在里面,要千方百计找水。没有水要找容器保存自己的尿液饮用;没有尿要找湿土吮吸。要做较长时间打算,液体只作润唇、小饮而绝不可大喝。如果困在里面时间过长,就要找一切可能吃的东西充饥。
7、巩固生存空间。
困在里面,首要的是保护好自己。要尽快用砖块将头上身上的屋顶板顶住,以防止在余震中把自己砸伤。要想方设法用棍子给自己捅出一个出气孔,以防止窒息。
8、创造逃生条件。
困在里面,只要能动,就要想方设法钻出去。要寻找可以挖掘的工具,如刀子、铁棍、铁片等用来挖掘废墟。要凭眼睛和耳朵、感觉找准逃生方向:那里可以看到光线就说明距离短;那里可以听到声音就说明距离近;哪个方向感觉风大就说明距离近等等。
9、坚持就能胜利。
需要强调的是,被埋在废墟里面的人,只要能坚持下去,生存率还是很高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市区约有86%的人被埋压,在极震区约有90%以上被埋压。以数字计算,在近70万市民中,约有63万人被埋压,其中死亡近10万人,约占被埋压人数的16%。当时的唐山平房占多数,和今天的汶川情况相近。
【室内应急防震行动】
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
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
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
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
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窗,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
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
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
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室外应急防震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 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 便应急躲藏、避难。
④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抬伤 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 急抢救的计划。
⑤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绝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
○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不要跳楼
○要相互关爱
○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学生要听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