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做适应训练
在做大型或长途跋涉之前,最好能提前进行体能与适应性的训练,并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强耐力,确保身体状况能够应付旅途中的困难。如可能,心理方面也应适当进行训练,如参加类似攀岩、跳水之类的运动,锻炼心理应急能力。
行中:防寒保暖为第一守则
冬季最受欢迎的徒步区域是雪原冰川。雪原冰川穿越的最美之处,在于雪原上一片纯净的色彩,和日出日落时分峰顶那震撼人心的壮观。在这些地方,徒步者一般是穿着臃肿的羽绒服,行走较其他地方更为吃力,更要面临寒冷、缺氧等随时可能发生的状况,风雪袭击的危险也随时存在。
行前对于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应准确在握,并且明确详细的行走路线,做到一丝不苟。此外,对徒步者来说,对于寒冷情况的预计与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应多带保温性能好的纯羊毛织物,保证始终有至少一套干衣和一双干爽的袜子备用。行走途中注意防止冻伤,尤其是长期暴露在外的手脚要格外小心保护,不要长时间接触冰雪。
如果是雪地徒步,不要急于赶路,暂且慢行无妨,同时,后面的队员应尽量踩着前面队员的脚印前进,不仅安全,也可节省体力。随行行李中最好有防雪套、带有雪裙的防雪帐篷,并穿防风、防水的冲锋衣和冲锋裤。
摄影方面,冬天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最好加装UV镜片及遮光罩,而由于冬天的高原早晚温差更大,电池比以往消耗得更快,可将备用电池贴身存放,以保持温度。
行后:绘制线路图明确方位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每天的徒步结束后,在休息前简要绘制当天的行走线路图。最简单实用的画法,是以东南西北为方向坐标,将所经河流、桥梁、公路、村落的位置以及山脉的大致走向等元素绘制在图中。绘制好地图之后,再配合指南针,就能辨清自己当前所处的方位。
如果手上有徒步区域的地图,在地图上直接标注则更准确便捷。
此外,每天步行结束后最好用温水洗脚,解乏同时保暖。晚上在帐篷里睡觉时,应戴好帽子和手套,确保次日起床时头与手脚的温暖、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