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艺术课程论文范例(2):旅行-阅读-看电影
2012-5-21 14:17:14
访问量:2800789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立即修改 | 关闭
跨艺术课程论文范例(2):旅行-阅读-看电影
2011-11-01 13:40:42| 分类: 女性与影像|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旅行?阅读?看电影
版权所有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陈正芳
刊登於《电影欣赏》一九九八年三月号《英国文学与电影》专辑
童年最美的梦是不断在旅行中冒险。
从中国的《西游记》、《镜花缘》到美国的《汤姆历险记》,义大利的《木偶奇遇记》和英国的《鲁宾逊漂流记》、《金银岛》等书,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作梦素材。享受未可知的旅程所带来的惊险与奇遇,正像人类面对自己充满各种变数的成长之路。知名的文学旅行家余秋雨,在实现旅游之梦的同时,记下亲临文化现场的感动,当旅行与文学相遇:文学是旅行的落脚点。倘若反向行之,旅行在阅读中,重新探索这些童年记忆,文学将不仅是「落脚点」,还是「出发点」。
从文学出发,看见电影也伸出和善的手招呼著。电影挟形体具现的优势,将想像筑梦踏实,「看电影」何尝不是一种旅行方式!本文将就十八世纪英国的旅游文学为起点,检视《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琼斯》和《金银岛》如何为电影所诠释和挪用,藉以分享再一次的阅读和看电影之旅。
一向被大众以童话赏读的《鲁宾逊漂流记》和《金银岛》,实际上却是英国文学史中的经典名著。
在英国小说史里十六世纪前半期是一片沙漠,直到伊丽莎白王朝中叶,受到西班牙的影响,创作才复兴起来。当时流通西班牙的作品可归类为骑士传奇(los libros de caballeria)和牧野传奇(la novela pastoril)。但是另一股间接攻击骑士传奇的流浪汉小说(novela picaresca),才真是冲击英国文学或欧洲文学的小说类型。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宫廷中的达官贵人,而是社会的边缘人,以最具代表的《汤姆河的拉匝里攸》(Lazarillo de Tormes)为例,主角是一个出身低微无家可归的男童,他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自己在以仆从身份服事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的故事。他的主人有吝啬、视钱如命的神父;冒充骑士,渡著那穷酸却又爱装门面的自欺欺人生活的侍从等等,他就是在转换主人间,一站一站地过渡他人生的旅程。作者以诙谐而生活化的口吻在字里行间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骑士传奇繁琐虚夸的言词大相迳庭。曾有史评家以为:「这种流浪汉文学就是文艺复兴初期那狂放的言论走入近代小说的一条大路。」
狄孚(Daniel Defoe)就是在这股潮流的的冲击下衍生出《鲁宾逊漂流记》,虽则类似流浪汉小说,但是狄孚却想使叙事更具真实性,他略去鲁宾逊遭受船难之后的寻奇探险,而著重其谋衣谋食求取生存的种种事例,文章一发表也间接鼓舞了英国的中产阶级。狄孚鉴於这书的风行,又写了许多海陆奇遇故事,为小说开一新纪元,十九世纪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金银岛》就是从这个模型发展出的冒险传奇。
流浪汉小说启发海上的冒险旅程,也是欧洲众小说家模仿的焦点,青出於蓝而胜於蓝的佳作首推费尔丁(Henry Fielding)的《汤姆?琼斯》,毛姆曾因这部作品将费尔丁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家。
上述三部作品虽有不同的叙述核心,但都以「游记」的方式分章分节讲说故事。它们改编成电影时,原有的记叙手法,成了电影语言的挑战,除了一九六三年的《汤姆?琼斯》得到电影界百分之百的赞赏外,其他两本小说的几个电影版本,都没有得到和小说相等的评价。影像与文字间拉扯游戏,造成毁多於誉的结果,实在不能以「电影糟蹋文学名著」一言以蔽之。当转身凝视这些童年的幻梦在电影中发酵成形,隐然间,倒还能阅读出另一股兴味。就从一九六三年的《汤姆?琼斯》、一九三二年的《鲁宾逊漂流记》和一九五0年的《金银岛》开始吧!在「阅读」小说和电影之间,寻找「两者之间」平衡的美学观点。
(一)汤姆?琼斯(Tom Jones)
小说共分十八卷,每卷开头都有一篇小品为序,内文中作者时时跳出来与读者交谈,影响读者直接和故事中的人物接触。费尔丁的笔调轻松自然,娓娓道出一个弃婴在英格兰西部的乡绅家庭---欧瓦西老爷家成长的经历,这个弃婴(也是个私生子)就是汤姆?琼斯,虽然他有著放浪形骸的公子哥儿特质,一生经历无数的恋爱经历,但并未减低他对女主角莎菲亚始终诚心的爱。非尔丁很明达,他笔下的英雄,绝不比普通一般好色的男人更能自制。汤姆?琼斯的生活从英国的西部森墨色州到伦敦,其中相遇的人物包括乡绅、哲学家、教士、医生、管家和猎园看守人。他所爱的苏菲亚、欧西瓦老爷也随他相继到伦敦并在伦敦发展出更多的故事情节。如同流浪汉小说一般,对贵族生活的讽刺,著墨甚多。全文以喜剧收场,先是汤姆?琼斯的身世之谜揭晓,他原来是欧瓦西老爷妹妹的孩子。接著他所犯的罪名被洗清而获释,并娶了苏菲亚为妻,从此修改了放荡的天性,一家子过著快乐幸福的生活。
小说情节的进展变化,和许多出人意表的巧合,以及作者在小说文本中与读者对话的后设手法,都一一在电影中实现。电影开场采用默片的方式呈现,简单几个镜头带出小说第一卷的背景说明。之后,在剧情的铺陈里则穿插了多种疏离的电影手法,制造出喜剧的效果。戏里的人永远知道镜头的存在,有时候会对著镜头和观众讲话。旁白解说剧情也制造疏离的效果。几次用框框圈住演员的静止画面和用帽子盖住摄影机的镜头都取代一景与另一景间的淡出(fet out)。导演汤尼瑞其森(Tony Richarson)擅用关系切(relation shot),简化冗长的故事情节,也增加视觉的刺激感。另一方面以汤姆琼斯为主,将几个故事支线集中在某几个点,引发事件。例如所有的人都在旅店碰面,也因此发生因巧合而造成的幽默,这也是费尔丁最注重的滑稽奇遇。
《汤姆?琼斯》的小说版本有它的戏谑讥诮的文字,布局因人物而变化的情节。在电影中这些特质不仅未曾减弱,导演机智的场面调度和镜头安排,反而更增加原小说的魅力。如果要将之独立於小说之外也无不可,事实上这部电影的许多技法都已成经典,他有自己的风格,这是跳脱出文学之后一个成功的典范。因此他能在国际间获得多项大奖,也是实至名归。
(二)鲁宾逊漂流记(Crusoe)
如果将《汤姆?琼斯》比喻成「古堡贵族风华之旅」,那麼《鲁宾逊漂流记》便是「湖滨离岛度假之旅」,只是度假的人可得牢记几条野外求生守则。
《鲁宾逊漂流记》(Crusoe, 1817)是英国最早的一部情节小说,狄孚(Daniel Defoe)以当时一个引人遐想的事件为根据而加以想像扩充的。故事开场略述了鲁宾逊的童年,以及他背了父母去当水手的事。之后,几次的航海、和被掳作奴的经验,都为遇海难、荒岛求生的故事主线埋下伏笔。全书共分五十章,章章精彩。特别是鲁宾逊在荒岛上,自营生计如制造工具、建筑家园、播种稻麦等的描写,钜细靡遗,历历在目。三十四章开始加入一名生力军---星期五,鲁宾逊在生死关头救出了星期五的的性命,使之甘心乐意为仆,透过教化也衍生出文化差异的阅读乐趣。文末,鲁宾逊在超过二十八年的孤岛生活后,终究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英国。而那段在孤岛上称王的日子,并未远去,他重游故岛,将土地划分归人照管,自己则拥有领土的保有权。又是一个喜剧收场的快乐小说。
一九三二年的电影版本奠基在Elton Thomas改编的故事上,鲁宾逊因船难而开始的冒险故事,在这里由道格拉斯和朋友打赌可在荒岛生存取代。道格拉斯(Douglas Fairbanks)也是本电影的制片,是本世纪初好莱坞影坛开山鼻祖之一。内容部分除了故事的缘起完全不同於狄孚的小说外,一些人物、情节的删减和增加也打散原有故事严密的组织性。特别是加入星期六一角,在后殖民的语境中以女性主义来看颇有争议之处。史帝夫(Steve Drevoel,Douglas 片中之名)在海滩发现一双「人的足迹」,马上尾随前行,并发现及掳获星期五。星期五身上挂有收音机的电晶体,史帝夫将之利用完成一台有原始风味的收音机。就在试听的当头,星期五被发出的声音吓得落荒而逃。另一位躲藏在后的食人族女子,也在惊吓中误入陷阱。当史帝夫抱起昏厥的女子时说道:「去了个星期五,到来了个星期六。」从此星期六取代星期五在狄孚小说中的地位,和史帝夫过著快乐「文明」的生活。星期六原是逃逸自食人族的部落,那里她的母亲强逼她嫁给酋长,她不愿年纪轻轻就以婚姻终此一生,在婚礼的舞蹈仪式中,她不仅无视酋长的示爱还一把将之推倒逃离,颇有自主风格。然而一旦进入史帝夫的世界(西方霸权),星期六马上成了史帝夫最温驯的小羊。尽管星期六对史帝夫流露出深沈的爱意,史帝夫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星期六只是他的奴,怎可成为他的妻)。最后,星期六执意要跟随史帝夫回去他的国家(文明世界),也只落得在夜总会里表演跳草裙舞的结局。不经意流泄出对第三世界的歧视,和狄孚笔下的鲁宾逊不相上下,已经使人於心不忍,再加上剥削女性所呈现男性威权的霸气,则破坏原本好莱坞惯以俊男美女吸引观众的用心。
电影拍摄技巧方面,没有什麼新意,也许是因为所处年代电影技术上不发达,例如只能用画布景和剪接方式带出船在海上航行的场景。但是和一些早期的默片相较,还是有许多不成熟的镜头处理。整体而言这也只是一部标榜喜剧(comedy)的电影,自然很难发现意味深藏的镜头,但是导演掌握住狄孚小说中鲁宾逊自营生活的脉络,有许多创意的点子。特别是将文字细节式的描写,一一纳入镜头,使想像具体化,那许多卡通式、夸张而神奇的场景,传达出的童趣,确实增加不少娱乐效果和可看性。
(三)金银岛(Treasure Island)
在孩童的记忆里,《金银岛》比起《汤姆?琼斯》和《鲁宾逊漂流记》可风光多了,谁都希望自己也有吉姆?霍金斯(Jim Hawkins)的幸运,小小年纪就能和独脚水手一起寻宝,经历海盗等等海上的冒险。各种译本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在英国文学史上,可没那麼幸运,当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完成此书时,并没有引起广大的回响,甚至在文学史上也是几笔带过。不可否认地,若论起这部小说的修辞策略或是结构章法,比起前作的前瞻性可就相形见拙,在两者的遗风之下,没有超越的表现,既然没有进步就是退步罗!
《金银岛》(1882)分三十四章,故事就从海边的客栈开始,吉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告诉读者:「一七0三年我把所看见的事记下来?v所以整个故事是以回溯的方式被记录和讲述。在吉姆的旅馆中住著一位刀疤船长,一天来了个瞎子交给船长一件东西,后来船长就自杀身亡。父亲刚过逝,家计困难,母亲只好搜刮船长的遗物代替房钱。其中吉姆发现了一个藏宝图,寻宝的故事由此开始。故事藉由旅程中的反叛者,制造正义与邪恶的交战,来增加故事的高潮起伏,而正义和邪恶也不一定分属於那个人,忠实呈现了人性的弱点。故事的叙述者不只吉姆一人,当船出事把人马一分为二时,吉姆不在的现场就由医生叙述。吉姆重说在木桶中的故事,倒置故事的顺序。最后因为争夺财宝全船只剩下五人,各自分得财宝后离去。宝藏内汇集了英、法、葡等的金币,东方名贵物品,和雕刻著像渔网的文字,均是旅行的痕迹,从此处点出十九世纪后期,旅行的想像空间已经扩大。
平铺直叙的文字叙述也许不能帮助电影曲折故事的张力,相对地,电影导演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五0年的这个电影版本是迪士尼公司第一部完全真人演出的电影,最引人注意的是他改变了原著的结局。独脚海盗(Long John Silver, 由Robert Newton饰演)抢夺了大半的财宝逼迫吉姆为他驶船,即使枪口对著吉姆,他也不肯。独脚海盗只好自行离去,但因身体不便,始终困难重重,就在将被他人追到时,吉姆伸出援手。剧终时,两人互相挥手道别。电影的支点是架构在吉姆和独脚海盗之间的情谊,Silver的戏份加重,个性也和史蒂文生笔下的Silver大不相同,导演Byron Haskin 甚至在一九五四年以Long John Silver为电影片名,再由Newton担纲演出该片。小说可一再翻阅,电影却是播一次就结束,在重要人物的安排上,导演确实是力求简单。导演采用的平行叙述,虽然不能刺激观众的视觉快感,但是有阅读小品文的温馨。电影的背景绘制相当逼真,不仅加强了电影的临场感,也为迪士尼省下一笔可观的外景开销。
旅程似乎要结束了!童年的梦却还不断萦绕,如果可能,这种游记式叙述的电影还是应该拍下去,让看电影取代不可能的旅游。借镜文学永远是不错的选择,在文字的限制下,导演要学习的或许是如何扩大影像的想像力,解除电影的设框,让旅行的路更长更远。
旅行、阅读、看电影之作家小档案
狄孚:(1660-1731)他曾就读一所反英国国教的学校,不只勤於创作,还曾担任过政府的情报人员,出生背景扑朔迷离,一生经历却是多采多姿,写小说是晚年的是,而他也成了使小说成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独资创办的《评论报》是英国新闻与期刊文学史的转捩点。其代表作品有《鲁宾逊漂流记》(1719)、《辛格顿船长》(1720)、《莫儿浮沈录》(1722)、《杰克上校》(1722)、《大疫年纪实》(1722)和《罗珊娜》(1724)。
费尔丁:(1702-54)出身贵族,毕业於荷兰的莱顿大学,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曾从事戏剧创作、记者、律师等。他的几部小说作品:如《约瑟安浊斯》(1742)、《怀公正传》(1743)、《汤姆琼斯》(1749)、《厄米莉雅》(1751)奠定小说最醒目的一种体裁:中产阶级写实主义,而他洒脱奔放的笔法,即使到十九世纪,也无人能及。
史蒂文生:(1850-1894)出身苏格兰的工程师家庭。自幼多病,故无法正常上学,而有许多旅行机会。他弃工程师而就文艺曾引起家人不满。1880年与美国少妇汽妮女士结婚,后因健康的缘故定居萨摩亚群岛,史蒂文生作品极多,不论散文、书信或小说,都保持一贯的艺术家本色。代表性小说有《金银岛》(1882)、《新天方夜谭》(1882)、《绑架》(1886)、《黑箭》(1888)、《巴兰垂的大少爷》(1889)、《错误的盒子》(1889)、《化身博士》(1886)等。
资料来源: http://www.sccs.nctu.edu.tw/joyceliu/Interart/Trav el.htm